截至今日為止,台灣全體國民的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終於超過半數,來到 50.16 %,然而,第二劑卻連 10 % 都不到。
由於變種病毒的出現,國際間早已將兩劑疫苗視為完整接種基礎,甚至還開始討論第三劑的補充劑需求,這正是因為變種病毒讓原有的疫苗效力被減弱,更讓人擔心高風險族群可能會面對的重症比例。
此外,施打兩劑疫苗的「間隔時間」也是影響疫苗效力的重要原因,尤其是 mRNA 疫苗的特性,讓許多國家都在接種須知中,特別載明間隔時間的限制。
像是 🇰🇷 韓國政府,就要求莫德納接種間隔時間至多 6 週,對於教保人員、教職人員更是盡量控制在 5 週以內;🇺🇸 美國 FDA 表示,若兩劑接種間隔超過 6 週,目前在實證研究上仍未有完整證據能證明,效力不受影響;🌎 WHO 也在指引中提到,即使部分國家因疫苗到貨不足,導致必須要先衝高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,也僅建議將第二劑延長至 12 周。
就連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宣布的 BNT 疫苗施打規劃中,都以成人間隔 6 周,學生間隔約 8 周為原則。
然而,獨獨唯有莫德納疫苗,在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中,竟然要等到 10-12 週後,才能接種。
因此,在今天的院會中,我也對此詢問陳時中部長。
部長坦承,先前有這樣的規劃,是考量到供貨期程的問題!
但是,部長卻無法告訴我,在做出這樣的決策之前,到底根據什麼樣的完整科學證據?
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數據,台灣在 7 月中前就有 270 萬人進行「第一劑」莫德納接種,然而直至今日,卻只有 35 萬人完成「第二劑」的莫德納接種。
這就非常奇怪了!
明明大多數民眾都已經超過規範的「十週」,甚至還遠超過國際的間隔時間,為什麼仍有 230 多萬人還沒有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呢?這 230 萬人中,還包括了許多高風險工作人員、65 歲甚至 75 歲以上的長者。
即便部長已經宣佈,下週會開放 70 歲以上長者施打第二劑莫德納,甚至將庫存的 138 萬劑莫德納疫苗皆提供給民眾接種第二劑,但是,仍有超過百萬的疫苗空缺!
我明白國際疫苗採購的現況,不同品牌要在什麼時間點到貨,必須仰賴政府盡力催貨,但是,在催貨之餘,我也提醒陳部長,面對莫德納供貨不足、BNT 相較穩定的現況之下,政府更應該審慎思考,是否將不同廠牌的疫苗混打作為備案,來確保疫苗保護力。
對此,部長也承諾我們,除了未來兩週內會有莫德納持續到貨之外,也會將疫苗混打作為備案,在專家會議中進一步討論。
我們呼籲指揮中心,應儘早將第二劑備案定下來,讓國人能夠盡快獲得完整保護!